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
news
发表时间:2022-12-01 00:00:00 浏览次数:896
曾经,艾滋病神秘而可怕,被冠以“超级瘟疫”的名号,人们闻之而色变、谈之而心惊,因不了解而害怕,因害怕而产生羞辱和歧视。为增进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它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即使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CD4T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作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所以艾滋病的预防也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1.注意血液安全
●不吸毒;
●不非法卖血、贩血;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
●必须注射时,要求使用一次性针头和针管,或者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针头和针管;
●不和其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如牙刷、纹身、纹眉针、针灸针、剃须刀等。
2.避免母婴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应避免怀孕;
●艾滋病感染者应避免母乳喂养。
3.安全性行为
●不卖淫嫖娼,只有一个固定的相互忠诚的性伴侣;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从青少年起,应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
艾滋病暴露后阻断又称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简称PEP),是指使用HIV治疗药物对高危性行为后的紧急预防性用药,降低感染风险,但并不能治疗艾滋病。也不可以因为有艾滋病阻断药就有恃无恐,不能依赖PEP的使用,PEP也有失效的时候。
在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有人形象称之为“吃后悔药”、“吃避艾药”,意思是事前未加防范,等到事后补救。
申请PEP需要您去到当地的正规医院的院感科或迅速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您也可以前往就近的艾滋病定点医院领取药物。虽然网上某些渠道可以购买阻断药,但一定要到正规的、有医疗资格证明的药房购买。
误区一:日常接触会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毒。其实,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因此,以下途径不会感染HIV病毒:
●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呼吸同样的空气;
●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等物体;
●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拥抱、接吻或握手;
●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用餐具;
●在健身房共用健身器材。
误区二: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然而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
准确地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区三:感染HIV就成了艾滋病患者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旦感染HIV,这个人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其实不是这样的。HIV指的是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两年至十年甚至更久以后,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并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审稿专家 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艾滋病防制所 周毅 所长,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公共卫生硕士及本科生校外指导教师;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行业导师; •2020年珠海市卫生青年优秀人才。 •担任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珠海市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珠海市性学会男性生殖健康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科研、教学及流行病学现场处置工作17年,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SCI文章6篇,其中一篇文章发表于《柳叶刀-艾滋病》,其他一区文章4篇。近年来重点研究领域为:联合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唐卫明教授团队,共同研究HIV自检对于MSM人群艾滋病扩大检测的促进作用;珠海市MSM人群分子网络分析;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张清鹏教授团队开发并研究男男性行为人群多模态网络的艾滋病精准防控技术。参与艾滋病病人肝脏纤维化代谢组学研究。
指导单位|广东省预防医学会、
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总编审|孙宝清
审稿专家|周毅
审校|夏凯、张冬莹、钟智威
编辑|刘文婷、林立晴
漫画|邓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