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
news
发表时间:2025-03-31 15:04:41 浏览次数:49
您知道中医已经“活”了5000多岁吗?
为什么古人说“春吃芽,夏吃瓜”?
把脉、扎针、拔罐……
中医治病到底藏着什么神奇“魔法”?
3月28日,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生物岛实验室联合佛冈县教育局,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任培华,共同走进佛冈县汤塘镇中心小学开展“院士专家科学大课堂”——“中医文化进校园,健康知识伴成长”主题科普实践活动,活动通过中医药历史问答、从中医角度学习人与天地的关系、艾灸、针灸、穴位认识等中医治病认知等多个环节,让现场120多名同学化身“中医小侦探”,在历史、自然与科学的碰撞中,揭开了这些有趣问题的答案。
活动伊始,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公益部部长杨思乐为现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杨部长精心设计了“信息传递”“节奏传递”和“汉字传递”三个互动环节,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有效帮助同学们打破陌生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随后,任培华教授以热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讲座。任教授巧妙挖掘影片中的中医文化元素,将"灵珠与魔丸"解读为中医阴阳理论,"四大天王"对应四象学说,"十二金仙"暗合十二时辰养生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反响热烈,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对电影情节的理解。"我最喜欢哪吒不服命运的精神,没想到这里面还藏着这么多中医知识!"一位同学兴奋地说道。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更让他们在熟悉的影视作品中发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自己接触过的中医治疗方法?”随着任教授的亲切提问,现场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同学们踊跃回答后,任教授顺势引出中医药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治疗手段——中药与针灸。
讲座中,任教授通过实物展示与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打开中医药文化宝库。期间,任教授更以三个经典故事串联起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悬壶济世”展现医者仁心;“起死回生”彰显医术精妙;“虎守杏林”诠释医德高尚,让同学们在轻松互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任教授取出传统毫针,现场演示了中医针灸技艺。“针灸讲究‘轻、快、准’”,任教授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一边为志愿者同学施针。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屏息凝神地观察这传承千年的中医绝技。
“刚开始有点紧张,但扎进去后只觉得微微发胀,并不疼。”体验针灸的同学分享道。任教授借机科普:“这就是‘得气’的感觉,说明经络气血开始流通了。”他详细解释了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的原理,以及其在治疗常见病症中的独特功效。
这个互动环节将抽象的中医理论转化为直观体验,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不少同学表示,这次难得的体验让他们对中医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讲座尾声,任培华教授深情寄语在场学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特色,在当代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任教授通过生动的临床案例,展示了中医药在慢性病调理、疫病防治等领域的显著疗效。
“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理想,”任教授鼓励道,“期待未来能在医疗队伍中看到你们的身影,共同守护人民健康。”这番真挚的寄语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不少同学表示,这次讲座让他们对中医药文化有了全新认识,也萌发了从医的理想种子。
此次“院士专家科学大课堂——中医文化进校园,健康知识伴成长”活动,成功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医文化与青少年的沟通桥梁。学生们不仅近距离领略到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在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中,学习到实用的中医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为自身的健康成长筑牢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中医文化的种子,有力地推动了中医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了力量。
撰稿 | 李沂桐
审核 | 梁莹